2016年6月8日
再听听陈老师的获奖感言:
“……其实对于学习兴趣这个话题,有过无数的教育学家做过各种实验调查。最终大量的调查的结果证明,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因素不是环境,也不是老师的好坏,而是是否有对所学知识的成就感体验,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Kompetenzerleben。
而我们的孩子没有这个环境去得瑟自己的汉语水平,小伙伴们一般都是德国孩子,一起吃饭你拿筷子别人都认为你另类。家长也很少都有时间和财力让孩子们每年回国去练兵。所以,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空间,来体验和证明自己的汉语水品,这很重要。
作为学校,作为老师,我个人认为,最好的帮助学生得到成就感体验的方式,莫过于组织学生参加汉语水平考试(HSK)了(当然,这也是因人而异的,我也经历过一部分学生,不参加考试,但是对汉语学习依旧热情)。
我的体会是,每一个学生经历每一次HSK考试后,汉语水平都会达到一个飞跃。为什么?
一、客观上,每一次考前,我都会给学生们进行三到六个月的系统备考准备。这几个月的课容量是相当大的,也是相当系统的。从标点、字、词、短语、单句到复句,从记叙文、说明文、议论文到诗歌散文和应用文,从语法、阅读、笔头作文到口头作文,学生会有机会在短时间内把所学的各类语文知识强化巩固一遍。如果学生参加N次考试,就有N次系统复习的机会,这对汉语基础知识的强化是非常有帮助的。
二、主观上,为了考试,学生的学习状态认真,接受能力强,学习效率高。这一点就不详细讲了。
三、学习到的知识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了,终于把多年积累的汉语知识换到了一张看得见、摸得着的证书。这是对孩子们多年来坚持不懈的汉语学习的肯定,是一种中文能力的切身体验。这也是孩子们继续深入学习汉语的新的动力。
其实,考试最终的成绩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。很多学生即使考砸了,但是依旧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进步,这也是让学生很有成就感的。每次考完之后,我都能明显感觉到学生们上课的状态发生变化了,因为他们更有底气了,就像蚕宝宝蜕了一层皮,又长大了一圈的小自信。
要强调的是,家长要帮助孩子以平常心、以试试、练练兵的心态参考,这样如果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,学生也不会有受打击的挫创感……”